第四节 舌 诊

第四节 舌 诊

舌诊,是通过观察人体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的变化,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又称望舌。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法之一。

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便记载有舌诊的基本理论及舌与内脏之间的关系。《素问·刺热》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灵枢·热病》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出:“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敖氏伤寒金镜录》记载舌象图36幅,结合临床,详细论述了各种舌象所主病证及治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舌诊专著。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派的兴起,对辨舌验齿尤为重视,对温病临床辨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明显,能较为客观地反映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的盛衰及病势的进退,是临床上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生物全息律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人类对自然规律、生命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舌象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元,在诊察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晰。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舌诊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多学科融合为手段,开展了舌诊规范化、客观化、数字化的研究,使舌诊的理论和临床应用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数码相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所采集舌象照片的清晰度和保真度;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大大提高了舌象的自动化分析水平;互联网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舌诊学术的科研、教学和传播;智能手机的出现,使舌诊学术的科研、教学和传播变得更为便利,传播媒介得以微型化;舌诊仪的出现,使舌诊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可能;舌荧光检查,以及舌苔脱落细胞、生物化学、组织化学和细菌学检查,舌苔微生态环境研究,舌尖微循环检查等,对于舌象的微观研究更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