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望态
《素问·厥论》: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解围元薮·药病总说》:凡有一般症候,自有一般脉色。辨诊不同,古有形诊、声诊、色诊、脉诊之条。欲观其形貌而诊验吉凶,如头为清明之府,若倾视则神将夺矣;背为胸臆之府,若胸曲肩垂则气将坏矣;腰为肾之府,若转摇不能则神将竭矣;骨为髓之府,若不能久立、行动振掉则骨将败矣;筋络为血之帅,若挛曲不舒则血将枯矣。此为望形之诊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素问·痿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热而痉者死,腰折,瘛疭,齿噤也。
《灵枢·寒热病》: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
《医学入门·观形察色》:谦体即知腰内苦,攒眉头痛与头眩。手不举兮肩背痛,步行艰苦脚间疼。叉手按胸胸内痛,按中脐腹痛相连。但起不眠痰夹热,贪眠虚冷使之然。面壁身蜷多是冷,仰身舒挺热相煎。
《证治准绳·总例·察身》:凡病人身轻,自能转侧者,易治;若身体沉重,不能转侧者,则难治也。盖阴证则身重,必足冷而蜷卧,恶寒,常好向壁卧,闭目不欲向明,懒见人也。又阴毒身如被杖之疼,身重如山而不能转侧也。又中湿、风湿,皆主身重疼痛,不可转侧,要当辨之。大抵阳证身轻而手足和暖,开目而欲见人,为可治。若头重视深,此天柱骨倒,而元气败也。凡伤寒传变,循衣摸床,两手撮空,此神去而魄乱也。
《望诊遵经·诊坐望法提纲》:稽之于古,则谓坐而仰者肺实,实则胸盈仰息;坐而伏者肺虚,虚则伏而短气;叉手冒心者,汗后血虚;以手护腹者,里实心痛。其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之貌;坐而掉两手者,烦躁之容。但坐不得眠,眠则气逆者,咳嗽肺胀;但眠不耐坐,坐则昏沉者,血夺气虚……转侧不能者,痿痹之状;坐卧不定者,烦躁之形。
《望诊遵经·诊卧望法提纲》:腰痛左卧,蜷左足而痛减者,病在左肾;右卧,蜷右足而痛减者,病在右肾……病在肺之左者宜于左,病在肺之右者宜于右。其肺痈生于左者,右卧则更痛,生于右者,左卧则更痛。其水病左半着床,则左半身愈肿,右半着床,则右半身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