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
2025年08月10日
第十一章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源于中医“四大经典”医著之一的《伤寒论》,是东汉末年伟大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外感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总结而创立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六经,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选方的准则。其临床应用不仅限于外感时病,也可用于内伤杂病。
所谓六经,即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每经又分手足二经,因而六经可总领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六经辨证,就是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证,综合归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六类。从病变部位、疾病性质、病势进退、邪正斗争、体质因素等多方面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对疾病演变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发病规律、病变特点和病变本质的概括。
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具体反映。三阳病证以六腑及阳经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及阴经病变为基础。故凡病位偏表在腑、正气不衰、邪正抗争激烈者,多为三阳病证;病位偏里在脏、正气不足、邪正交争于里者,多为三阴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