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的腹诊
难经腹诊(五脏腹诊)以脐为中心,分上下左右归属五脏的关系诊断疾病。腹诊时脐左、上、中、右、下有动气,按之有坚硬或疼痛感,是判断病位分别在肝、心、脾、肺、肾的重要依据(图4-19)。
让患者仰卧,两腿屈曲,两臂沿身体两侧平伸,露出腹部。以中指同身寸为度量标准,分别按压其脐上1寸处即任脉水分穴,脐下1.5寸处即任脉气海穴,脐左5分、脐右5分处即足少阴肾经肓俞穴,脐中处即任脉神阙穴。脐左属肝,脐上属心,脐中属脾,脐右属肺,脐下属肾。如《难经·十六难》提及,肝病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苦痛;心病其内证,脐上有动气;脾病其内证,当脐有动气;肺病其内证,脐右有动气;肾病其内证,脐下有动气等。这与《难经·五十六难》之五脏积的性质类同。五行与易、《难经》五十六难及十六难的腹证见表4-5。

图4-19 《难经》的腹诊
表4-5 五行与易、《难经》五十六难及十六难的腹证

五脏异常判定方法如下。
1.肝病 肝经分布胁肋,所以肝病者腹诊两胁。轻按胁下,皮肉满实而有力者为肝之平,即无病。两胁下空虚无力者为肝虚,是中风和筋病的证候。另外《诊病奇侅》提及,男子积在左肋者多属疝气,女子块在左肋者多属瘀血,动气在左胁者为肝火亢进的表现。
2.心病 膏之源出于鸠尾,所以心病者腹诊应查看鸠尾穴。轻按有力而无动气者为心坚之候;轻按有动气,重按其动有根者为心虚之候;手下跳动,重手却无根者为触物惊心之候;心下动气牵脐间者为心肾兼虚之候;心下有动气,身如摇者为心神衰乏之候。
3.脾病 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此为传送幽阴,分阑化物,输当脐上一二寸之分,名曰下脘、水分,胃气之所行也。所以此处是诊断脾胃盛衰之地。脐上充实,按之有力者为脾胃健实之候;脐上柔虚,按之无力者为脾胃虚损之候;脐上虚满,如按囊水者为胃气下陷之候。
4.肺病 左右膈下肤润,举按有力者,为肺气充实之候;轻按胸上,腠理枯而不密者,为肺虚之候;左右膈下柔虚,随手陷者,为胃气下陷,肺气大虚之候,其人多为短气。
5.肾病 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按脐下和缓有力,一息二至,绕脐充实者,肾气之是也。一息五六至属热,手下虚冷,其动沉微者,命门之大虚也;手下热燥不润,其动细数,上至中脘者,阴虚之动也;按之分散者,一止者原气虚败之候;一切卒病,诸脉虽绝,脐尚温者,其动未绝者,仍有复苏之机。
临床上,应用《难经》腹证与贺式(贺普仁)三通法腹诊等综合判断脏腑虚实较为实用(图4-20)。

图4-20 三通法腹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