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舌涂片检查

(十)刮舌涂片检查

刮舌涂片检查是用压舌板或竹签刮取舌苔的一部分,也可用镊子夹取部分舌苔以做细胞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例如,刮取少量舌苔制涂片,以巴氏染色法染色后,可以观察舌乳头细胞的角化程度。一般光剥少苔之舌,角化细胞及不全角化细胞均见减少;而舌苔厚腻者,则角化细胞及不全角化细胞均有增加。而苔色与涂片背景上的细菌及白细胞的多少似有一定关系,如黄色与黑色舌苔的涂片背景上,常可见多量细菌、真菌和中性多核白细胞;而薄白苔的背景一般较为清晰,白细胞及细菌较少,但例外者也时有看到。对中医辨证为温病的患者做舌苔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气分患者舌脱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营分患者脱落细胞以舌上皮细胞数量最多。

此外,取舌苔的刮下物,可做细菌及真菌培养,以了解口腔微生物对舌苔色素形成的关系及口腔的正常细菌谱。有报道黄厚腻苔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优势菌群,细菌定量培养提示厚腻苔的含菌量较薄白苔为多。有学者认为舌苔的形成是口腔正常菌族中,某些细菌在疾病条件下优势增殖的结果,苔色与优势菌落的颜色相关。有学者检查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的舌涂片细菌象,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占50%以上,卡他细胞球菌等占50%以下。而癌症患者在放疗后,随暗红舌、裂纹舌、黄苔、黑苔等病理舌象比例增高,舌细菌象出现菌群倒置。用舌苔的刮下物还可做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检查,例如尿毒症患者的舌苔刮下物可验出尿素类物质。

有学者对舌苔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目前关于舌苔形成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已经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证实了舌苔类型与舌背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脱落关系密切。而微生态学研究方法则包括直接观察、生物量的测定及培养、基因工程等。微生物学与中医舌诊的相互结合,近年来在临床上也有应用。如有学者应用PCR-DCGE法,对舌苔菌群结构进行对比,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正常人的区别;有相关研究对舌苔微生物与口臭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发现舌苔上细菌的代谢产物如巯基复合物、丙酸、丁酸和尸胺等是口臭产生的主要原因,舌苔上的厌氧菌和莫雷梭菌等是最主要的口臭致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