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声音的研究

一、听声音的研究

声诊,中医诊断学中闻诊的内容之一,《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五音、五声与五脏相配,凭借患者声音,可以辨五脏之症,辨阴阳虚实。《金匮要略》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景岳全书》云:“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医宗金鉴》云:“好言者热,懒言者寒。”听辨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病理声音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然而声诊信息的采集和辨识受个体差异及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制约了声诊的研究和应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声诊的客观化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并试制了声诊的仪器,对语言、呼吸、咳嗽声、肠鸣等声音进行了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张华提出五种声诊的现代诊断方法:空气动力学诊断法、喉动态镜诊断法、声谱分析图诊断法、X线诊断法、肌电图诊断法。21世纪初,王忆勤等又总结了声诊研究中几种主要技术和方法——离体喉方法、空气动力学方法、声图仪方法、频谱分析方法等,并且试制了声诊仪等研究仪器,对声音的频率、振幅、持续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

莫新民等应用声图仪对咳嗽音进行研究,收集肺气虚、肺阴虚、实证和正常人各30例,对5个母音及咳嗽声的声频图进行了客观化的检测研究,提出谐波、顶频、振幅、共振峰、杂音、基频、顶频、持续时间七项指标是能够作为声诊有关内容诊断的客观指标。王晓岚等应用计算机对61名肺结核病Ⅲ型患者的语声和咳声进行了声学分析,分为肺(肾)阴虚、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及健康对照组四组,发现各组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在某些发音的振幅扰动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间的频率扰动有显著性差异,各证型间的咳声频域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声学检测对肺结核病的辨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鄢彬等应用中医闻诊采集系统研究正常人和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证型患者的语音信号,发现四组样本的能量比例、扩展能量比例、能量梯度、扩展能量梯度等参数在较多频段有显著性差异。王勇用嗓音分析仪研究各年龄段正常成人的嗓音,认为正常老年人声嘶与其气虚的状态有关。

高也陶根据《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理论,结合现代声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制了二十五音分析仪,研究健康人的二十五音规律,结果发现:男性以羽音为主,女性以角音为主,且随年龄变化而趋多。同时他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老年胆结石患者以角音为多,符合肝主角音的理论。郭锐等用二十五音分析仪检测152名接触矽尘的男性工人和31例无接触粉尘的健康男性的肺部发音,发现无尘肺者以羽音为主,Ⅰ期硅肺患者以商音为多,Ⅱ期硅肺患者发徵音频率明显减少,患者商音区发声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健康组。郑贤月运用二十五音分析仪研究女性寒热体质者的声音平均频率,发现寒性体质者和热性体质者在羽音区和角音区的平均次数有显著差异。李璞珉等研究五音和五脏的心理生理的关系,认为“img”音可以动肺,“呵”音可以动心,“呼”音可以动脾,“嘘”音可以动肝,“吹”音可以动肾等,五音的不同声波对五脏的功能状态有不同的激活作用。

国外学者也开展了声诊的研究,不仅吸收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空气动力学、电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丰富和充实了声诊的理论基础,而且将电子计算机声图仪等现代仪器应用到声学研究中。日本有学者对声音的构型进行分析,调查了婴儿356种痛苦哭泣声,指出声音高低与临床诊断有很高的相关性。还有日本学者结合中医的无声理论,分析了心、肝、脾、肺、肾的声音特点。日本声学研究所对声波的信息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胃癌、肺癌、胃溃疡患者的五个清音的频率有显著性差异。

这些研究不仅为声音生理病理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而且对临床科研及教学均具有实用价值,为中医学发展声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