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脾肾阳虚证
2025年08月10日
十四、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是指脾肾阳气亏虚,虚寒内生,以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和阳虚症状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纳呆腹胀,腹部隐痛,喜温喜按,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完谷不化,粪质清稀,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或下腹冷痛,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的成因】多由于先天不足,体质虚弱,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久利,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阳赖肾阳之温煦,肾阳赖脾阳之充养,先天后天互促互助。肾为主水之脏,脾主运化水液,肾脾相互协调,共司水液代谢。阳气不足,火不暖土,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则纳呆腹胀,腹部隐痛,喜温喜按,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完谷不化,粪质清稀,形寒肢冷。气化失司,水液失于温化,泛溢肌肤,则全身水肿,面色白,小便不利,甚至腹胀如鼓。温煦失职,阴寒内盛,则畏寒肢冷,腰膝、下腹冷痛,大便清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以腰腹冷痛、久泻久痢、水肿与虚寒见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补脾肾。主方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鉴别诊断】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均有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的表现。心肾阳虚伴有心悸胸闷、怔忡等心阳不足症状;脾肾阳虚伴有腹胀、腹泻、纳差等脾虚不运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