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研究

(一)临床研究

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内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普遍存在此动态变化规律,因此其可以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对急性感染病和传染病的辨治,用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来指导,已被公认有其重要作用。王泽颖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不仅适用于感染性疾病,也被常运用于非感染性、非传染性等疾病的辨证治疗。

1.卫分证 卫分证是卫气营血辨证中的第一道防线,病邪首先侵犯肺卫,所以卫分证一般症状较为轻微,病情程度较浅。如结缔组织病并发间质性肺炎初期,患者肺系症状一般较为轻微,可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即卫分证的临床表现。结缔组织疾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系统紊乱的病理状态,加之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机体正气不足,肺气亏虚,更易受外邪侵袭,发为卫分证。如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肺部时可出现咳嗽、气短、发热、咳痰等症状等卫分证表现。卫分证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各种疾病的卫分证表现不尽相同,根据其病因、病机及其病位等不同,其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也有所不同。曾逸笛等通过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卫分证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数目、CD4+/CD3+、CD4+/CD8+显著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总数CD3+与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数目均有明显增加有关。

2.气分证 王晓才等通过卫气营血辨证的方法对于甲型流感进行证候分析,发现甲型流感随着病程越长,气分证出现的比例越高,而卫分证的比例越低,并且发现了甲型流感绝大多数为风热证,并且以卫气合病证最为常见。郭海等认为卫分期、气分期同属于皮肤黏膜屏障,只是卫分期属于皮肤黏膜屏障的非特异性症状阶段,而气分期属于皮肤黏膜屏障的局部特异性炎症及症状阶段,是卫分期进一步加重的阶段。

3.营分证 刘建新等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两组CD3+、CD4+、CD8+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CD4+/CD3+和CD4+/CD8+细胞数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CD4+/CD3+和CD4+/CD8+比值升高、CD8+/CD3+比值明显降低有关。清营汤作为传统意义上治疗温病营分证的经典方剂,就现代医学而言,可被应用于治疗多种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如流脑、乙脑、流行性出血热、变应性亚败血症等疾病,近20年来,其应用范围和所治病症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扩展,即说明了许多疾病与营分证存在相关性。如李蒙等从温病营分证的角度解析癌性发热,认为癌性发热在发热的时间、程度、机制及疾病的进展方面与温病营分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4.血分证 岑鹤龄认为营血之证均为邪气入血,只是病情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病机特点具有相似性,认为二者可同归为“入血”。韩凡等对当代12位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辨证经验进行总结,其中确定的4种常见辨证中将营分证、血分证归为同一病机进行分析,反映当代名老中医对营、血分证之分并不完全明晰,营、血分证病机存在一致性。因此在辨证血分证时,要辨证准确,才能正确地选方用药。如张晓艳等认为在辨证血分证时,应首辨邪热入血,营分邪热入血是血分证最常见的病因;次辨血瘀,血瘀是营分层次的一个重要病理特点,辨证时要注意血瘀的轻重程度;再辨出血部位,慎察神志变化,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及神志变化的程度来分辨营血分之不同。张佳乐等对血分证和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治法方药进行梳理,认为血分证不仅是温病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且属于血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