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脾不统血证
2025年08月10日
四、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证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以慢性出血与脾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的成因】多由久病脾虚,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而统摄无权所致。
【证候分析】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则血溢脉外,而见慢性出血诸症:溢于胃肠,则见便血;溢于膀胱,则见尿血;溢于肌肤,则见肌衄;溢于牙龈,则见齿衄。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则妇女月经过多,甚或崩漏;脾虚运化失健,则食少便溏;中气不足,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反复出血,必气血亏虚,肌肤失养,则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是气血亏虚之象。
【辨证要点】以慢性出血与脾气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脾摄血。主方归脾汤(《正体类要》)。
【鉴别诊断】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四证均可见纳呆腹胀,食后胀甚,便溏肢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弱。脾气虚证,临床以气虚证为主,可出现水肿或消瘦等症;脾阳虚证,寒象明显,以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水肿,或带下清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为主要特征;脾虚气陷证,以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脱肛,或小便混浊如米泔,或子宫下垂等脏器下垂为主要特征;脾不统血证,临床多见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各种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