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五)心病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心血瘀证可表现为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异常,检测血流变学指标已作为冠心病血瘀证诊断及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李越华等研究证实,冠心病不同证型有不同的血流变学的变化,心血瘀阻型、痰浊壅塞型在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中,明显较阳气虚衰型高;心血瘀阻型在高切中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刘辛光对冠心病气虚型和血瘀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明显,其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及变形指数降低者明显多于心气虚组。

董斌对11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证型(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全血高切值、全血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值水平最高,阳虚水泛证次之,但都远较其他各证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