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火淫证

六、火淫证

火淫证是指外感温热火邪,阳热内盛,以发热、口渴、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冷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红目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甚者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证的成因】多因外感温热火邪,或因其他外邪郁积化热,化火而成。

【证候分析】火、热、温邪均为阳邪,就程度上有“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之说,因其性质相同,故常混称。又有“热自外感,火由内生”之谓,通常外感多称温热,火热多属内生。

火性燔灼,伤津耗气,具有炎上、生风、动血、易致疮疡的特点。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气血沸涌,则见发热恶热、颜面色赤;热扰心神,则见烦躁不安;邪热迫津外泄,则见汗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舌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有力,主火热亢盛。

火热闭扰心神,则见神昏谵语等;火热炽盛可致肝风内动,风火相扇,则见四肢抽搐、惊厥、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火热迫血妄行可见各种出血,一般出血比较急,色红质稠;火热使局部气血壅聚,血肉腐败而形成痈肿脓疡;其中不少为危重证候。

【辨证要点】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烦躁、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泻火,或兼解毒,主方白虎汤(《伤寒论》),或黄连解毒汤(崔氏方,录自《外台秘要》)。

【鉴别诊断】外感火邪,常见于温热病,初期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继而但热不寒,高热、恶热、烦渴喜冷饮、大汗出;热入营血,则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神昏谵语、生风动血等。内生火热证,有实火与虚火之别。阳胜则热者属实火,可见于心、肝、肺、胃等脏腑,除一般火热见证外,心火旺者,多有心烦失眠,或狂躁妄动,或口舌糜烂等;肝火旺者,多有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等;肺火盛者,多有咳嗽、吐黄稠痰或脓血痰、咽喉痛等;胃火盛者,多有口臭、便秘、烦渴引饮、牙龈肿痛等。阴虚则热者属虚火,多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