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局部汗出

(三)局部汗出

身体某一部位的汗出,也是体内脏腑病变的反映。询问局部汗出的情况及其兼症,有助于病证的诊断。临床常见的局部汗出有以下五种。

1.头汗 又称但头汗出,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的症状。若兼见心胸烦闷、口渴面赤,多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若兼见身重倦怠、胃脘痞满,多因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若重病、久病突见额头大汗出,或兼见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多因元气将脱,阴阳离决,虚阳上越,津随阳泄。小儿睡眠时常有头汗较多,若无其他不适者,属正常现象,俗称“蒸笼头”,因小儿为纯阳之体,睡时阳气聚会于头部,蒸津而外泄。

2.手足汗出 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多为生理现象。手足心汗出量多,则为病理性汗出。若兼见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者,多因阴虚内热,迫津外泄;若兼见腹胀便秘,日晡潮热者,多因阳明燥热内结;若兼见口干欲饮,牙龈肿痛,肢体困重,便溏呕恶者,多因脾胃湿热内盛所致。

3.心胸汗出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若兼见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者,多为心脾两虚;若兼见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4.半身汗出 指患者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患者。其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也有因于上中焦有热或湿热者,则多见上半身汗出,饮食、活动则剧,舌红或舌坚敛,苔薄或厚、色白或黄,脉数或微数。

5.外阴汗出 指男女患者外阴汗出,男子多见,在男子又称阴囊汗出。其多见肝经湿热,湿热熏蒸;或下焦湿热,湿热熏蒸;或肝肾阴虚、相火妄动,迫液外出;或肾阳不足,下焦寒湿,阳虚不固,津液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