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虚实夹杂
2025年08月10日
(三)虚实夹杂
虚实夹杂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既有虚证,又有实证的情况。虚实夹杂的形成可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先有实证,邪气太盛,损伤正气,以致正气亦虚,而出现虚证;二是先有正气不足的虚证,无力祛除病邪,以致病邪积聚,或复感外邪,又出现实证。
结合病位不同,虚实夹杂可概括为表虚里实、表实里虚,或上实下虚、上虚下实等证,而虚实夹杂的辨证关键,在于分辨其虚实的孰多、孰少,病势的孰缓、孰急,为临床确立治则提供依据。故可将虚实夹杂概括为以虚证为主的虚中夹实、以实证为主的实中夹虚和虚证、实证难分轻重的虚实并重三种类型。
1.虚证夹实 指以正虚为主,又夹有某些邪实的表现,即为虚证夹实。如脾胃虚弱之人,复伤饮食,此时邪少虚多,虽有呕恶、腹痛,但以食少、纳呆、腹胀等虚证的症状为主,出现脾虚食滞的虚中夹实证。虚证夹实常见于久病不愈者。
2.实证夹虚 指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如外感伤寒,经发汗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这是胃有痰湿、浊邪而胃气受损的实中夹虚之证。实证夹虚常见于新病势急者。
3.虚实并重 指正虚与邪实均明显。如小儿疳积,既有大便泄泻、完谷不化、形瘦骨立等脾胃虚弱的表现,又有腹部膨大、烦躁不安、食欲亢进、舌苔厚浊等积滞化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