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的生理变异

四、平脉的生理变异

《素问·玉机真脏论》: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善。

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帝曰:善。

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善。

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难经·十五难》: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

《脉经·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则吉,反之者则为逆也。脉三部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细人、妇人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脉呼吸八至细数者吉。

《活人书·问消息之证》: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则脉急,性缓则脉缓。

《河间六书·原脉论》:人性候躁急,怀促,迟缓,软弱,长短,大小,皮坚肉厚,各随其状,而脉应之……长人脉长,短人脉短;肥人脉沉,瘦人脉浮;大人脉壮,小人脉弱。

《脉诀汇辨·因形气以定诊》:形体各有不同,则脉之来去,因之亦异,又不可执一说以概病情也。何则?肥盛之人,气居于表,六脉常带浮洪;瘦小之人,气敛于中,六脉常带沉数;性急之人,五至方为平脉;性缓之人,四至便作热医;身长之人,下指宜疏;身短之人,下指宜密;北方之人,每见实强;南方之人,恒多软弱;少壮之脉多大,老年之脉多虚;醉后之脉常数,饮后之脉常洪;室女尼姑多濡弱,婴儿之脉常七至。

《医学正传·卷一·医学或问》:或问:有人寸、关、尺三部之脉,按之绝无形迹,而移于手阳明经阳溪与合谷之地动者,何与?曰:手太阴经肺与手阳明大肠,一脏一腑,相为表里,其列缺穴,乃二经之络脉,故脉从络而出于阳明之经,此为妻乘夫位,地天交泰,生成无病之。

《医学准绳六要·反关脉》:平人正取无脉,即侧手于大指后外廉一路诊之乃得,名反关脉……有平生六脉极清虚,不禁寻按者,不可便断为虚。贵人多此,稍大易常,即是有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