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近现代时期
2025年08月10日
(六)近现代时期
近现代编撰出版的很多中医诊断学专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曹炳章的《彩图辨舌指南》、陈泽霖的《舌诊研究》、赵金铎的《中医证候辨别诊断学》、朱文锋的《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和《证素辨证学》等。尤其是《中医诊断学》教材的编撰,使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更为系统、完整和准确。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诊察疾病的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如对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以借助实验诊断或仪器检测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直接到间接,从定性到定量,使一部分不易为医生感官觉察的病情得以及时发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为达到中医诊断规范、统一的目的,近些年中医界开展了病证规范化研究,统一了病、证诊断术语,制定出各种病、证诊断标准,建立了病、证诊疗体系。为了探索望、闻、切诊等的客观化,陆续研发了一些中医诊察的仪器设备,如脉象仪、舌诊仪、电子鼻、闻诊仪等。21世纪以来,各种传感器技术、图像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和信息分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不断丰富、发展了中医诊断技术手段,获得了一些成就。在辨证方面,朱文锋创立了证素辨证的方法,目的是挖掘现有各种辨证方法的本质特征,建立统一的辨证体系。李灿东提出中医健康状态的理论和辨识方法技术,把对疾病的诊断延伸到对生命全过程状态的把握,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中医诊断学理论体系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无数医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它的发展也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随着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以状态为中心的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研究必将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