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诊法的临床运用
1.虹膜诊法的适用范围
(1)亚健康状态诊断: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③微生态失衡状态。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目前的疾病诊断方法很难界定病前的生理病理学改变,疾病诊断标准在健康检测和评估活动中只能做疾病筛查,但虹膜可在疾病出现症状及可被常规诊断确诊之前15天以上甚至几年前即出现变化,是诊断病前生理病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2)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将成为主流医学对预防采取的普及型方法。①虹膜诊断可以是健康管理的检测评估手段,可以弥补临床检验在基层预防领域的不足。因其操作简单、无损,相应的治疗也多为无损的自然疗法,符合当今世界对健康追求的潮流,易为人们接受。②虹膜诊断可作为内源性疾病的筛查手段,指导患者进一步检查。③虹膜诊断是健康教育有效的辅助工具,它以形态变化说明问题,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重视,而且在虹膜诊断过程中,对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全面问诊分析方式,正好是健康教育的过程。
2.虹膜诊法的临床意义
(1)疾病预测与筛查:虹膜检查提供的大多是病因和疾病倾向,从而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简、便、廉,易于在基层医生及健康管理人员中推广应用,适合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疾病预测性检查,尤其是对内源性发展性的慢性疾病提前预测和筛查。杨文辉等参考Jensen虹膜诊断定位法,对35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323例心、肝、胆道、胃、肠道、泌尿系统疾病和咽炎、痔疮患者中,有276例在虹膜相对应的分区出现特征性改变,其诊断一致率达85.5%。且有些疾病在临床症状没有表现时,虹膜上就已经提示某部位有疾病,因此虹膜诊断学还具有对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2)辨证论治:董飞侠等经过对150例慢性肾病患者与30例体检正常的人做对照,利用虹膜诊断方法来进行慢性肾病分期的研究,以及虹膜特征性改变在慢性肾病中医证型诊断的意义,结果提示:病情越严重,虹膜表面色素缺失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越是具有相关性。当中医辨证为肺气虚证时,大部分慢性肾病患者疾病分期处于慢性肾病Ⅰ期;当虹膜辐射分离,脾肾气虚证时,大部分患者处于慢性肾病Ⅱ期;虹膜蜂窝穹隆,气阴两虚证时,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发展至慢性肾病Ⅲ期;当虹膜出现色素沉积时,脾肾阳虚证,大部分患者发展为慢性肾病Ⅳ期;当虹膜小洼损伤,阴阳两虚证时,大部分患者病情已发展成慢性肾病Ⅴ期。
3.虹膜诊法的内容
(1)虹膜的6大异常特征(表5-1)
表5-1 虹膜的6大异常特征

续表

(2)虹膜常见的14种征象分析(表5-2)
表5-2 虹膜常见的14种征象分析

续表

4.各个系统异常在虹膜反射区的征象 左眼联系左侧身体,右眼联系右侧身体,虹膜主要有2种分区方式,即环状分区与时钟分区划分。
(1)虹膜的7环定位:按Vega氏法,从中心到周边分别如下。
1)胃环:位于虹膜与瞳孔的交接处,表现胃黏膜组织的变化和消化能力。
2)肠环:位于胃环外围的1/3处,占整个虹膜的1/3,表现小肠和结肠的组织状况和吸收排泄能力,毒素及其走向和肠道排泄情况。
3)自主神经环:也称虹膜卷缩轮,紧贴肠环,是肠道与器官的分界线,随肠道而变动,由血管及神经构成,表现内脏自主神经系统。
4)内脏器官反射环:位于自主神经环外侧,为小脏器环,主要有内分泌器官。
5)大脏器环:表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
6)淋巴(血液)环:位于内脏器官反射环外与皮肤代谢环内,表现血液的微循环系统和外周淋巴循环,表层的血液、淋巴供应,淋巴毒素的沉积,身体组织的排毒状态。
7)皮肤代谢环:位于虹膜的最外环与巩膜的交接处,表现皮肤的排泄、排毒能力,以及皮肤的滋润等。
(2)虹膜时钟定位:虹膜是圆形的,可以按照时钟钟点位置来分区,图5-3是Jensen虹膜区位反射图,被认为是比较精确的虹膜图,经翻译后成为我国最常用的虹膜图(图5-4)。需要注意的是,虹膜区位图虽是基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病理及诊断之上,但虹膜诊断无法直接诊断出西医病名,多数情况下,只能得出患者所处的状态,如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状态及脏器关系等。
5.虹膜诊法与中医的眼诊
(1)相似点:①都是基于整体观或全息理论:局部是整体的缩影,观察局部可以推测整体情况,故二者都是间接诊察。中医除眼诊外,其他中医诊疗方法如头针、耳针、眼针、舌诊、脚诊、面诊等都与虹膜诊法相似。虹膜映射图与中医的面部明堂图、耳穴图、舌面脏腑分布图、脚部穴位分部图相似。全息有不同的层次,面部—眼—虹膜,它们的级别是由高到低分别称为第1、2、3级全息胚。如面部全息胚目窍属肝、眼部五轮分属五脏及虹膜诊断术,临床中只是应用了其中某一级或某几级全息胚来进行辨证,“目窍属肝”“五轮学说”“虹膜诊断术”只是整体在不同层次全息胚中的分布不同。②诊断结果相似:虹膜诊断结果往往不是西医特定疾病,而是诸如遗传状态、脏器强弱、毒素沉积等整体情况,与中医“证”的概念类似,如气虚、阳虚等反映的也是整体情况;另外,虹膜诊断的“体质(constitutionion)、易感状态(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与中医体质相似。

图5-3 Jensen虹膜区位反射图

图5-4 虹膜区位反射图
(2)不同点:①连接媒介:虹膜诊法认为连接虹膜与全身的是神经与体液,而中医眼诊则认为是经络与气血津液。②理论基础:二者虽都基于整体观或全息理论,但虹膜诊断建立在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之上的,虹膜映射区是按全身解剖位划分的,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法也是以现代医学为基础。而中医目诊,如五轮、八廓学说则是在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整体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③映射关系:目诊将整个眼睛分为五轮,映射的是中医五脏,虹膜诊断则是虹膜(风轮)映射全身,是中医眼诊的细化、微观化。
总之,虹膜诊断理论基于现代医学脏器定位,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才刚刚开始,初步显示虹膜变化对辨证有一定的意义,但从发表的文献来看,目前的研究非常不充分、不系统,需继续深入,以冀形成一个如舌诊、脉诊一样的有系统理论和临床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