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热真假

(一)寒热真假

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如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病理本质相反的“假象”,即所谓“热极似寒,寒极似热”,从而影响对寒证、热证的准确判断,具体有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两种情况。

1.真热假寒 指疾病的本质为热证,却出现某些“寒象”,又称“热极似寒”。其临床表现是恶寒、手足逆冷、大便下利、苔黑、脉沉等,好像是寒证,但患者虽然恶寒,却不欲盖衣被;虽手足逆冷,但体温增高、胸腹灼热;虽大便下利,但其气味特别臭秽,或夹燥屎;舌苔虽黑,但干而不润;脉虽沉,但按之有力,更见咽干口臭、渴喜冷饮、舌质红绛、唇红或焦等,故寒象是假,内热才是疾病的本质。

这些真热假寒的表现,是由于邪热炽盛,阳气闭郁于内,不能布达于外所致,而且邪热越盛,厥冷的程度可能越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或者说由于阳盛于内,以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出现所谓“阳盛格阴”“阳极似阴”的现象。据其阳郁热盛而四肢厥冷的特点,又习惯将其称为“热厥”“阳厥”。

2.真寒假热 指疾病的本质为寒证,却出现某些“热象”,又称“寒极似热”。其临床表现是身热、面色浮红如妆、躁扰不宁、咽痛、脉大等,好像是热证,但患者虽觉身热,却胸腹并不灼热,并有下肢厥冷;面色为两颧浮红时隐时现,而不似真热之满面通红;虽口渴却欲热饮,且饮水不多;咽喉虽痛,但不红肿;虽神志躁扰不宁,却自觉疲乏无力;脉虽大,但按之无力,并可见到小便色清、大便质溏、舌淡苔白等症,故热象是假,阳虚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质。

这种真寒假热的表现,是由于久病而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阳于外,形成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的阴极似阳现象,也就是阴盛于内、拒阳于外的阴盛格阳证,又称为虚阳浮越证、戴阳证。

当临床出现上述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的情况时,要注意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透过现象抓本质。在具体辨别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了解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假象”容易出现在疾病的后期及危重期。②辨证时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外部、四肢的症状可能为“假象”。③“假象”和真象存在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img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里热炽盛的面赤却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伴随胸腹部灼热,揭衣蹬被,而阴寒内盛者则往往身体蜷卧,欲加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