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血寒证
2025年08月10日
(五)血寒证
血寒证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以拘急冷痛、形寒、肤色紫暗与实寒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又称血分的寒证。
【临床表现】手足或局部冷痛、肤色紫暗发凉,形寒肢冷,得温则减,或少腹拘急冷痛,或为痛经,或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润或滑,脉迟涩有力或沉紧。
【证的成因】多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血行不畅而致。
【证候分析】寒凝血脉,脉道收引,血行不畅,致手足络脉瘀滞,气血不达于局部,故手足或局部冷痛、肤色紫暗发凉;寒邪遏制阳气,阳气不达肌肤与四肢,失于温煦之职,故形寒肢冷,得温则减;寒滞肝脉,则少腹拘急冷痛;寒凝胞宫,经血受阻,故痛经,或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润或滑,脉迟涩有力或沉紧为阴寒内盛,血行不畅之征。
临床上常见的寒滞肝脉证、寒凝胞宫证、寒凝脉络证等,均属于血寒证的范畴。
【辨证要点】拘急冷痛、肤色紫暗与实寒症状共见。
【治法】温经散寒。主方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温经汤(《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