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阳虚脱证

五、心阳虚脱证

心阳虚脱证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亦称心阳暴脱证。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证的成因】多为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形成;亦可因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脉引起;还可因失血亡津,气无所依,心阳随之外脱而成。

【证候分析】心阳衰亡,不能外固,故冷汗淋漓;阳气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厥冷;宗气外泄,不司呼吸,故见呼吸微弱;阳气外脱,脉道失充,故面色苍白无华;阳衰血脉失于温通,则见心痛剧烈,唇舌青紫;心神涣散,则见神志模糊,甚则昏迷;心阳衰竭,故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心病症状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剧痛与亡阳症状共见。心阳虚脱常由心阳虚进展而来,出现心阳浮越而外脱之急危重证,如见于真心痛。

【治法】回阳救逆。主方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鉴别诊断】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有密切联系,可以出现在疾病过程中的轻重不同阶段。临床辨证应掌握:心气虚证,临床以心悸为主症,同时出现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神疲、自汗等,且动则诸症加剧;心阳虚证,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以畏寒肢冷为特征,且心悸胸闷加重,出现心胸疼痛、面唇青紫等表现;心阳虚脱证,是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出现亡阳症状,以冷汗肢厥,心胸憋闷或心胸剧痛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