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的注意事项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舌诊所获得的信息准确,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虚假舌象。望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线影响 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对颜色的影响极大,常常会使望诊者对同一颜色产生不同的感觉,稍有疏忽易产生错觉。正如《辨舌指南·观舌之心法》所说:“又如灯下看黄苔,每成白色。然则舌虽可凭,而亦未尽可凭。非细心审察,亦难免于误治矣。”

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但要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到舌面。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如光线过暗,可使舌色暗滞;日光灯下,舌色多偏紫;白炽灯下,舌苔偏于黄色;用普通灯泡或手电筒照明,易使舌苔黄、白二色难于分辨。周围有色物体的反射光,可使舌色发生相应的改变。

2.饮食或药品的影响 饮食及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如进食之后,由于食物的反复摩擦,使舌苔由厚变薄;饮水后,可使干燥舌苔变为湿润。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发生改变,如刚进辛热食物,舌色可由淡红变为鲜红,或由红色转为绛色。过食肥甘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

某些饮食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如饮用牛奶、豆浆、钡剂、椰汁等可使舌苔变白、变厚;食用花生、瓜子、豆类、核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物,往往在短时间可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易与腐腻苔相混;食用蛋黄、橘子、柿子、核黄素等,可将舌苔染成黄色;各种黑褐色食物、药品,或吃橄榄、酸梅,长期吸烟等,可使舌苔染成灰色、黑色。一般染苔多在短时间内自然退去,或经揩舌除去,与病情亦不相符。如有疑问,可询问饮食、服药等情况进行鉴别。

3.口腔局部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干燥等。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异常,都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临床上应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4.伸舌姿势的影响 伸舌姿势不当,会直接改变舌体的血液循环状态和舌苔的排列情况。患者初诊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动作,伸舌过于用力、卷缩、变形,使舌色加深,苔质紧敛。这时应注意指导患者反复训练,学会放松舌体、舒展舌面,达到恢复扁平舌形。另外,医生也应该学会观察敏捷,不致使患者伸舌太久(一般不超过10秒)。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患者休息3~5分钟后,再重新望舌。有的患者伸舌时,由于紧张导致舌尖肌肉挛急,出现舌尖部泛白的情况,可嘱患者放松后重新伸舌诊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