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滞血瘀证

(一)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指由于气滞导致血行瘀阻,或血瘀导致气行阻滞,出现以气滞和血瘀症状并见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局部(胸胁、脘腹)胀闷走窜疼痛,甚或刺痛,疼痛固定、拒按;或有肿块坚硬,局部青紫肿胀;或有情志抑郁,急躁易怒;或有面色紫暗,皮肤青筋暴露;妇女可见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或夹血块,经闭或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紫点,脉弦或涩。

【证的成因】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气行则血行,血行气亦行,故生理条件下气血运行环流不息。若气滞不行,往往导致血行不畅;血瘀停留亦往往导致气滞不行。所以气滞、血瘀常常同时存在,因此有“气滞血则瘀”之说。临床多由于情志不遂,或因痰湿、阴寒内阻,或因跌挫损伤,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本证。

【证候分析】气机不畅,则胀痛、窜痛;瘀血内停,则刺痛,疼痛固定、拒按;瘀血内阻,积滞成块,可见肿块坚硬,局部青紫肿胀;情志不遂,肝失条达之性,则见情志抑郁,急躁易怒;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滞,瘀血之色显见,则面色紫暗,皮肤青筋暴露;瘀血阻滞胞脉,血行不畅,则痛经,经色紫暗或夹血块;经血不行则经行不畅或闭经;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紫点,脉弦或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由于肝主疏泄,喜条达,又主藏血,所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者为多见。

【辨证要点】气滞证与血瘀证的症状共见。

【治法】理气、行气,活血祛瘀。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活血祛瘀药,如桃仁、红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