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泄泻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的病症。外感寒湿、湿热、疫毒之邪,或情志、饮食所伤,或久病伤及脾肾阳气均可导致泄泻。
【主要类型】根据临床表现特点,泄泻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1.五更泻 黎明泄泻,肠鸣腹痛,泻后痛减,多因肾阳虚衰所致。
2.泻下如水 大便稀溏,清稀如水,多因寒湿泄泻所致。
3.泻下黄糜 大便色黄褐如糜,黏滞不爽,多因湿热泄泻或暑湿泄泻所致。
4.溏泄不调 大便稀溏,时作时止,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四诊要点】
1.问诊 泄泻的原因或诱因、泄泻的时间、泄泻的特征、泄泻的程度、泄泻的部位;伴随的症状,如恶寒、发热、头晕、饮食,以及结合《十问歌》诊察全身其他症状。
2.望诊 观察面部颜色,是否有面容痛苦,大便是否稀溏,观察舌象。
3.闻诊 大便是否臭秽。
4.切诊 根据脉象分辨虚实。
【辅助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尿常规、腹部X线检查、消化道纤维内镜、B超、CT、肝功能、甲胎蛋白、胰腺功能、胆汁分析、肛门指诊。
【辨证思路】
1.层次一:根据泄泻特征分辨虚实
(1)急性泄泻,病程较短,次数频多,痛势急迫,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多为实证。
(2)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温喜按,多属虚证。
2.层次二:根据临床表现分辨实泄
(1)泻下如水,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为寒湿泄泻。
(2)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为湿热泄泻。
(3)暑期发热心烦,胸闷脘痞,自汗,口渴尿赤,舌红苔黄厚而腻,脉濡数,为暑湿泄泻。
(4)泻下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为食滞胃肠泄泻。
(5)因情绪诱发泄泻,多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细,为肝气乘脾泄泻。
3.层次三:根据临床表现分辨虚泄
(1)时溏时泻,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胃虚弱泄泻。
(2)五更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喜暖畏寒,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肾阳虚衰泄泻。
【辨证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