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研究

(一)临床研究

三焦之名源于《黄帝内经》,其位置和实质,历代各医家看法不一。马宁等从胚胎学和解剖学角度分析,认为三焦是人体在发育过程当中自然形成的三个体腔,是胸腔、腹膜腔、除腹膜腔以外的腹盆腔部分,以及走行于其中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系统等组织。陈启兰等认为上焦的实质应为呼吸膜与胸膜、心包膜共同构成;中焦实质上指胃和小肠等消化道黏膜以及相关部分腹膜;下焦应含有大肠黏膜和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组成的滤过膜及相关部分腹膜。以上认识体现出三焦所涉及的方面甚为广泛,这些认识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无客观临床依据。目前三焦的临床研究依然主要体现在具体疾病从三焦论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理论探讨方面,这是三焦病辨证客观化的局限性,而以上这些理论所涉及的方面仍可为未来三焦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