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汗无汗
在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外感病,汗的有无是判断病邪性质和卫阳盛衰、津液盈亏的重要依据。
1.无汗 病理性无汗有表证、里证之分。表证无汗,若兼见恶寒重、发热轻者,多属风寒表证,因寒性收引,外感寒邪,则腠理致密,玄府闭塞所致。里证无汗,若兼见口不甚渴、舌绛而干者,多因阴津亏虚,化汗乏源;若兼见面唇色淡、舌色淡白,多为血虚,化源不足;若兼见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者,多因阳气亏虚,无力化汗所致。
2.有汗 病理性有汗亦有表证、里证之分。表证有汗,若兼见发热恶寒、咽痛鼻塞,多见于风热表证,为热邪袭表,迫津外泄;若兼见恶风、脉浮缓,多见于风邪犯表证,为风性开泄,肌腠疏松。里证有汗,若兼见发热面赤、口渴饮冷者,多见于里热证,因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则汗出量多。里证有汗亦可见于里虚证。如阳气亏虚,肌表不固,津液外泄而见汗出;或阴虚内热,阳多阴少,所谓“阳加于阴”者,蒸津外泄,也常有出汗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