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信息的数字化研究

一、望诊信息的数字化研究

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的诊断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

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是排在首位的,望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中医经典《难经》中对望诊方法有高度的评价,称“望而知之谓之神”。其中面部色诊因为属头面五官,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诊的中医独特传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了人的面部特征与五脏六腑和气血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还对五脏六腑及肢体关节在面部的具体分属部位都做了总结和归纳,可见面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左边脸颊属肝,右边脸颊属肺,额头部属心,鼻尖属脾,下颌部属肾,各脏腑在面部有相应的反映区。《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五色与五脏的联系,即青色为肝的颜色,赤色为心的颜色,白色为肺的颜色,黄色为脾的颜色,黑色为肾的颜色。病色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称为五色主病。当然,五色主病的五色,不是大红大黑的绝对色,而是以肤色为基色,相对偏向于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的相对色,是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在不同状态下变化的外部表现。青色,主寒证、痛证、气滞、血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有实热和虚热之分;黄色,主脾虚、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寒证、血瘀证、肾虚证。这些也都说明根据面部色泽之浮沉及局部色泽的变化,不仅能区分病变部位的表里,而且能审察病变在何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