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经典中主诉辨证方法的应用
刘某,女,39岁,2017年12月5日初诊。
主诉:水肿4年余。
问诊:患者于2013年冬出现下肢水肿,当时未介意,2015年冬季,除下肢水肿外,面部亦显水肿,夏天即好转。2016年患者水肿加重,神疲乏力,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服药未见显著效果。
现症:面部轻度水肿,下肢水肿较重,疲倦乏力,手足冰冷,食纳一般,腹部肿满,大便正常,小便量少。
望诊:面色苍白,精神困怠,慢性病容,舌质淡润,舌苔白薄。
闻诊:语声稍低,呼吸微弱。
切诊:面部水肿较轻,下肢较重,按之凹陷;肝脾未扪及,腹软无腹水。脉沉细,两尺脉弱无力。
诊断:水肿(阴水)。
辨证:脾肾阳虚水泛。
讨论:主诉辨证还应掌握“两纲六要”,错综复杂的病机变化离不开阴阳的转变、六气为病和脏腑主病,所以由主诉→主证→写形→辨证论治,也就是“辨病脉证并治”是中医临床的特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