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脏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素问·平人气象论》:死心脉来,前屈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素问·大奇论》: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藟发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熟,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世医得效方·十怪脉》:一曰釜沸,二曰鱼翔,三曰弹石,四曰解索,五曰屋漏,六曰虾游,七曰雀啄,八曰偃刀,九曰转豆,十曰麻促。
釜沸:脉在皮肤,有出无入。如汤涌沸,息数俱无。乃三阳数极,无阴之候。朝见夕死,夕见朝死。
鱼翔: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三阴数极曰亡阳。当以死断。鱼翔脉似有似无。
弹石:脉在筋肉间,辟辟凑指,促而坚。乃肾经真脏脉见。遇戊己日,则不治。曰:弹石硬来寻即散。
解索:脉如解乱绳之状,散散无序。肾与命门之气皆亡。戊己日笃,辰巳日不治。
屋漏:脉在筋肉间,如残罾之下,良久一滴,溅起无力,状如水滴溅地貌。胃气荣卫俱绝,七八日死。
虾游:脉在皮肤,如虾游水面,杳然不见,须臾又来甚急,又依前隐然不动。醒者七日死,困者三日死。
雀啄:脉在筋肉间,连连凑指,忽然顿无,如雀啄食之状,盖来三而去一也。脾元谷气已绝于内。醒者十一日死,困者六七日死。
偃刀:脉如手循刀刃,无进无退,其数无准。由心元血枯,卫气独居,无所归宿。见之四日难疗。
转豆:脉形如豆,周旋展转,并无息数。脏腑空虚,正气飘散,象曰行尸。其死可立待也。
麻促:脉如麻子之纷乱,细微至甚。盖卫枯荣血独涩。轻者三日死,重者一日殂矣。
《医学入门·死脉总诀》:万机四脉既包含,生死何尝另有元。浮散沉无迟一点,数来无数病难痊。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