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证与基因

(五)肾病证与基因

倪红梅等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青少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研究,发现符合标准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发育、细胞生长、细胞受体、信号与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等。陈晓玲等对一个典型的肾阳虚家系15个成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涉及物质代谢、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初步反映出肾阳虚证患者恶寒喜暖、肢冷蜷卧、面色淡白等宏观证候在微观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谭从娥等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来筛选老年无器质性疾病的肾阳虚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免疫系统反应特别是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介导的抗原加工及提呈过程的异常可能是肾阳虚证发生的主要免疫机制。严石林等从糖尿病、阳痿、慢性肾炎患者中筛选出的典型肾阳虚证病例的转录组学特征,分析发现:与肾阳虚证相关的信号通路有39个,这些信号通路参与调解了免疫系统、氨基酸分解和合成、脂类代谢、生殖、能量代谢及肿瘤的发生。

罗仁等研究了糖尿病肾病(DN)肾虚证患者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ACE基因第16内含子存在的DD、ID、II三种基因型中,肾阳虚证以DD型为主,肾阴虚证则以ID型为主,因此认为肾虚证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张技等研究中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F116618、HMlincRNA880与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作为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可能。

孙伟正等研究发现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30基因可能是肾阳虚型CAA易感基因的标志基因,HLA-Cl基因则可能是肾阴虚型CAA易感基因的标志基因。

谢丽华等研究发现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及肾阳虚证的差异,主要涉及了免疫功能、细胞信号转导、钙离子活性、神经内分泌相关的基因。后续研究将肾阴虚与肾阳虚、正常组比较,筛选出与绝经后肾阴虚证相关的8条lncRNAs差异表达,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TA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胰岛素通路和钙离子代谢等信号通路相关。

李生强则研究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证型(肾阳虚、肾阴虚、无肾虚)患者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发现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证组、无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631条、3976条、6184条,肾阳虚证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037条,这些差异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TGF-beta、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相关。

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运用各种方法成功构建了糖尿病肾病肾阴虚和肾阳虚证DNA消减文库、慢性肾炎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狼疮性肾炎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亚健康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等,这将为克隆相关疾病肾虚证特异基因的特异性得到提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