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脱证
《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凡非风卒倒等证,无非气脱而然,何也?……故其为病而忽为汗出者,营卫之气脱也;或为遗尿者,命门之气脱也;或口开不合者,阳明经气之脱也;或口角流涎者,太阴脏气之脱也;或四肢瘫软者,肝脾之气败也;或昏倦无知,语言不出者,神败于心,精败于肾也,凡此皆冲任气脱,形神俱败而然。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景岳全书·妇人规》:产时胞胎既下,气血俱去,忽尔眼黑头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古人多云恶露乘虚上攻,故致血晕,不知此证有二:曰血晕,曰气脱也。若以气脱作血晕,而用辛香逐血化痰等剂,则立刻毙矣,不可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