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类型及意义

(四)神的类型及意义

根据神的旺衰,可将神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五种类型。

1.得神 得神也称有神。表现为目光明亮,精彩内含,眼球运动灵活,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表情自然,面色明亮润泽,形体强壮,姿态自如。得神提示气血充足,精气充盛,脏腑功能正常。见于正常人或轻病患者,预后良好。

2.少神 少神也称神气不足。表现为目光乏神,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动作迟缓。少神提示气血亏虚,精气不足,脏腑功能减弱。见于体质虚弱或轻病患者,或病后恢复期。

3.失神 失神也称无神。根据正虚邪盛的不同分为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两种。

(1)正虚失神:表现为目光暗淡,眼球运动不灵,神志昏迷,反应迟钝,面色晦暗,形体羸瘦,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动作艰难,呼吸微弱。其提示气血大亏,精气枯竭,脏腑功能衰竭。见于久病或重病患者,预后不良。

(2)邪盛失神:表现为神昏谵语,烦躁不宁,呼吸气促,喉中痰鸣,猝然昏倒,牙关紧闭,四肢抽搐,两手握固。其提示邪气亢盛,扰乱心神,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见于急性危重病患者。

4.假神 假神是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却突然出现神气暂时“好转”的假象。表现为目光本为暗淡,突然浮光外露;神志本为昏迷,突然神志清醒,想见亲人;面色本为晦暗,突然颧赤如妆;饮食本为纳呆,不进饮食,突然思进饮食,食量增多。其提示气血衰败,脏腑功能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古人称之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鉴别见表1-1。

表1-1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鉴别表

img

5.神乱 神乱指神志意识错乱失常,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猝然昏仆等,多见于脏躁、癫、狂、痫等患者。

(1)焦虑恐惧:患者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心悸不宁,或恐惧胆怯,不敢独处一室等。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可见于脏躁等。

(2)淡漠痴呆:患者表现为神志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因忧思气结,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常见于癫病或痴呆等。

(3)狂躁不安:病见狂妄躁动,呼笑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甚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行不休,力逾常人。多因暴怒化火,炼津为痰,痰火扰神所致,常见于狂病等。

(4)猝然昏仆: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与先天禀赋因素有关,因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所致,常见于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