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表与里是一对相对的部位概念。如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等;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与络相对而言,络脉属表,经脉属里。一般而言,躯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在外,属表,这些部位受邪,为表证;脏腑、气血、骨髓相对在内,属里,这些部位发病,为里证。
表里辨证,可判断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及病变趋势。一般表证邪浅病轻,里证邪深病重。表邪入里则病进,里邪出表则病退。由于内伤杂病一般属于里证范畴,重在辨别所在的脏腑具体病位;而外感病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浅而深,由轻而重的发展过程。因此,表里辨证对于外感病辨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