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医生运用各种诊法收集的病情资料,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患者个人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等,是诊病、辨证的依据。由于每种诊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分别获取病情资料的,故要综合考虑各种诊法的特点,多方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病情资料不够完整,往往会导致漏诊、误诊。因此,医生在收集病情资料时,不可过于强调或依赖某种诊法,更不能只凭某个症状、体征或检测结果便仓促做出诊断,必须注重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诊查,方能明确诊断。
根据四诊资料在辨病、辨证中的意义和性质,四诊资料的属性一般可划分为必要性资料、特征性资料、偶见性资料、一般性资料和否定性资料。
1.必要性资料 必要性资料是指这类资料对某些疾病或证的诊断是不可或缺的,一旦缺失就不能诊断为该病或该证。如腹胀、纳少、便溏等是诊断病位在脾的必要性资料;又如根据“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之说,所以“恶寒”为诊断表证的必要性资料;而咳嗽、气喘则是诊断病位在肺的必要性资料。
病证的必要性资料一般是该病或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应指出,临床上也有出现此类症状时不一定必然是此病或此证的情况,如心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即心悸、心痛,但是并非凡见心悸症状都是心病,临床上胆郁痰扰证的患者也常见到心悸,受到惊吓后也会出现心悸等。
2.特征性资料 特征性资料是指这类资料仅见于某种病或证,而不见于其他的病或证,对病或证的诊断有特征性意义。例如,“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口苦、咽干、目眩”并见是诊断少阳病的特征性资料;“但欲漱水不欲咽”仅见于血瘀证;犬吠样咳嗽仅见于白喉;小便排出沙石是石淋的特征性资料;五更泄泻仅见于脾肾阳虚证;消谷善饥是胃火炽盛的特征性资料等。
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这类特征性资料即可诊断为相应病证,但也需注意,并非该类病证一定会出现有关的特异性症状,如并不是所有的胃火炽盛患者都会出现消谷善饥的表现。特征性资料还可以包括一些非特征性资料的组合,如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这些症状都不是哪类病证的特征性资料,但四个症状同时出现则是阳明经证的特征性资料。
3.偶见性资料 这类资料在某一病证中出现的概率较小,只具有可能性,随个体差异、病情变化而定。此类资料对于诊断某一病或某一证的价值不大,例如,咳嗽或咽痛于表证而言即为偶见性资料;痰中带血对于肺阴虚证即为偶见性资料。
4.一般性资料 一般性资料是指某类症状对某病或证的诊断既非必备性又非特异性,只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例如,头晕、腹胀、脉弦等表现可见于许多病或证,对于辨证没有特定性意义,只有与其他特征或必要资料相结合,方显示其具体的诊断意义。
5.否定性资料 否定性资料是指某些症状或阴性资料,对于某些病或证的诊断具有否定意义。例如,发热、口渴、面红、脉洪大并见对于寒证的诊断具有否定意义;本恶寒而后不恶寒者,可否定表证仍在。再如,患者性别为男,性别虽不是症状,但确是妇科病的否定性资料。
总之,必要性资料和特征性资料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偶见性资料提示辨证的可能性,一般性资料可作为参考依据,这些都属于阳性资料,而否定性资料则属于阴性资料,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此外存在一些隐形资料,如久居湿地、淋雨涉水对于诊断湿证有意义,但久居湿地、淋雨涉水之人不一定都感受湿邪,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和邪正斗争的结果。因此,在收集病情资料时,不仅要有揭示病或证的阳性资料,还要有鉴别病或证的阴性资料,同时还要注意收集隐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