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味

(三)口味

口味指口中的异常味觉或气味。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上至口中,故口中异常味觉或气味,多是脏腑,特别是脾胃病变的反映。实际上口味异常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失调及劳倦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或虚衰,引起脏气上溢于口使然。

1.口淡 指患者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脾胃阳气亏虚,运化腐熟功能低下,故口淡乏味;寒湿与寒邪俱为阴邪,阴不耗液,因而口淡不渴。

2.口甜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多因湿热蕴结于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甜而黏腻不爽。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脾气亏虚,因甘味入脾,脾气虚则甘味上泛。

3.口黏腻 指患者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伴舌苔厚腻,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因湿性浊腻,痰热、湿热上蒸,或寒湿上泛于口,导致口中黏腻不爽。口黏腻常与味觉异常同见,如黏腻而甜,多为脾胃湿热;黏腻而苦,多属肝胆湿热。

4.口酸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至闻之有酸腐气味的症状,多见于积食、肝胃郁热等。进食过量,食滞胃脘,化腐生酸,浊气上泛,则口中泛酸,气味酸腐。酸味入肝,肝郁化热犯胃,胃失和降,则泛吐酸水。

5.口苦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心烦失眠者,常有口苦,乃心火上炎之故;胆汁味苦,故胆火上炎或胆气上泛,皆可致口苦。

6.口涩 指患者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

7.口咸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咸味的症状,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此外,患者尚有口麻、口腔疼痛者,虽不属口味的异常,但有一定临床意义。口舌麻木而感觉减退者,应注意肝阳化风之可能,亦有因某些药物过量所致者。口腔疼痛而糜烂者,多因脾胃有热,或心火上炎,或阴虚火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