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痹阻证动物模型复制

(三)心脉痹阻证动物模型复制

心脉痹阻证动物主要运用手术或药物等方式,造成心脏血流减少,或局部中断,或心脏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内出现血栓,而影响心脉血液循环和供给,形成心脉瘀阻的动物模型。实验方法上包括高脂喂养、冠状动脉结扎、垂体后叶素及高分子右旋糖酐注射等办法。实验动物可采用小鼠、大鼠、家兔、小型猪等。

章忱等采用给大鼠喂饲高脂饮食(4%胆固醇、10%猪油、0.4%丙硫氧嘧啶、85.6%基础饲料)喂养3周,然后用20%乌拉坦(1.2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仰卧固定,分离左颈外静脉,分别注入垂体后叶素,制备胸痹痰浊凝滞证模型,注入垂体后叶素合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胸痹心血瘀阻证模型。

朱丽红等高脂饲料喂养、脂肪乳灌胃及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其以高脂饲料((按m胆固醇∶m猪油∶m丙硫氧嘧啶∶m基础饲料=4∶10∶0.2∶86的比例配制)和脂肪乳液(猪油20g溶化后,加胆固醇10g,胆酸钠2g,甲硫氧嘧啶1g搅匀,加入20mL吐温-80,蒸馏水加至100mL充分混匀)10mL/(kg·d),喂饲大鼠,连续7周,并于第35天施冠状动脉结扎术,观察造模前、后大鼠的心电图改变,检测血脂、心肌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动物处死后取心脏,称质量计算心脏指数,结果发现:模型组心电图显示心肌严重缺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及心脏指数均比正常组升高,而灌服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治疗组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提示采用高脂饮食加冠状动脉结扎术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李欣志等运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脉介入球囊拉伤建立病证结合的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模型,造模结果显示:模型组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水平明显增高,同时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冠脉管腔直径缩小,增加管腔丧失,血管内膜增生,管腔残余面积缩小,最终导致明显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潘继兴等采用高糖高脂膳食喂养大鼠5周后,腹腔3次注射垂体后叶素,导致多次持续复制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在此基础上,继续高糖高脂喂养18周,冠心病大鼠明显表现有尾巴、嘴唇、耳尖颜色变白,血脂紊乱、心肌损伤、心肌纤维化,脂联素水平降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升高,显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模型成立。造模成功后,冠心病大鼠有少食、便溏及少动懒动、精神萎靡的表现,符合中医“气虚证”的表现。大鼠形体肥胖,舌质紫暗,高血糖、高血脂、低脂联素水平,其舌色、爪色比正常组大鼠要深,呈淡紫色,心肌纤维化,符合中医“瘀证”的表现。故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大鼠模型模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