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的原理与意义
2025年08月10日
二、舌诊的原理与意义
《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舌本在下,舌尖在上,舌中为内,舌边为外,左病者应在左,右病者应在右。
《笔花医镜》:舌者心之窍,凡病俱现于舌,能辨其色,证自显然。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临症验舌法·临症以验舌为准统论》: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
《伤寒指掌·察舌辨症法》: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毕形于舌……形色: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肾经,焦紫起刺肝经,青滑肝经。
《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窍开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
《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至于苔,乃胃气之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若推其专义,必当以舌苔主六腑,以舌质主五脏。
《辨舌指南·辨舌审内脏经脉之气化》:《蠡海集》云:心之窍通于舌,舌虽心窍,而津液生之,则由心肾交媾,水火既济,阴阳升降之理也。李时珍曰: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于舌下为神水,肾液流于舌下为灵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察舌辨症新法·舌苔原理》:舌为胃之外候,以输送食物入食管胃脘之用。其舌体之组织,系由第五对脑筋达舌,其功用全赖此筋运动。舌下紫青筋二条,乃少阴肾脉上达,名曰金津、玉液二穴,所以生津液以濡润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