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泽

(一)色泽

根据山根脉络的色泽,能够判断病证寒热虚实。

1.白色 白色属肺,山根色白主寒、主虚。因寒性凝滞,血性迟缓;或气血亏虚,脉络失于充盈,故山根脉纹色见淡白。

山根色白,可见于肺中寒饮、湿痰之证。因寒饮、痰湿阻遏肺脾气机,气滞则血行缓慢,气血不能上荣。故《石室秘录》中说山根“色白者,肺中有痰”。

山根色淡白为气虚;img白,见于心脏病患者,心阳虚时尤甚。

2.红色 山根色红,主热,提示心、肺热证。热性炎上,易于动血,故心、肺有热则血行加速,脉络充盈,故见山根脉纹红色。

小儿山根色红,常见于感冒、发热、咳嗽、哮喘等肺系病证,若外感风热结于咽喉,亦可见于乳蛾。小儿山根色红赤,并见夜啼者,提示心火亢盛,因火热上扰,神不舍心,故夜卧不宁。如《医学正传》云:“山根……色红啼夜不曾停。”

3.黄色 山根色黄,多属脾虚或湿盛,因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血不上荣,故见色黄;或因湿盛困阻脾土,脾失运化,土色外现,亦见色黄。

小儿山根色黄,常见于积滞、泄泻、痢疾、疳积等病证。积滞者,多因脾虚湿困或脾胃有热;泄泻及痢疾者,多系乳食积滞或湿热内蕴;疳积患者,多属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失调。故山根色黄,提示脾胃受病。正如《石室秘录》所云:“黄筋现于山根,不论横直,总皆脾胃之症。”

病后他色渐隐,黄色见于山根、鼻头、目眦者,为将愈之兆,因黄色属脾,病后山根见黄色,为胃气将复之故。

4.青色 山根色青包括淡青、青黑、青灰,多见于惊风、中寒腹痛等。

山根脉青筋直现者,为肝热而风上行,见于急惊风,如高热抽搐等,多因肝阳妄动或心肝火盛,引动肝风所致。

山根脉青筋横现者,为肝热而风下行,见于久病脾虚之慢惊风,如四肢缓缓搐搦、睡卧露睛等,亦见于脾胃病变,如泄泻、惊泄、大便色青等。其为小儿脾常不足而肝常旺,以致木强侮土之故。

山根青黑,多因肝经气滞寒凝或肝脾不和、乳食积滞所致,出现盘肠气痛;亦可见于肠蛔虫、泄泻、痢疾等病所致之腹痛。如《幼幼集成》:“倘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之纹,横截于山根之位。”

小儿山根青灰,提示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轻则出现青灰色,重则出现紫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