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胃阳虚证

八、胃阳虚证

胃阳虚证指胃阳不足,虚寒内生,胃失和降,以胃脘冷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时发时至,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纳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证的成因】多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或过用寒凉、攻伐药物,或脾胃素弱,阳气自衰,或久病失养所致。

【证候分析】胃阳亏虚,虚寒内生,寒凝气滞,胃气不畅,故胃脘冷痛,食少脘痞;证属虚寒,故喜温喜按,食后缓解;受纳腐熟功能减退,水谷不化,故纳少脘痞;胃气上逆,则呕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阳气虚弱,机体失于温养,故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阴津未伤,则口淡不渴;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为阳虚生寒之象。

【辨证要点】以胃脘冷痛及阳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中祛寒。主方理中丸(《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