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脱证
血脱证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致使血液亡脱,以面色苍白、脉微或芤为主要表现的证,又称脱血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舌淡或枯白,脉微或芤。
【证的成因】大量失血以致血液突然耗失,如呕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失血、分娩过程中大量出血等;或因长期失血、血虚进一步发展,导致血液亡脱而成本证。
【证候分析】血液亡脱,脉络空虚,不能荣润舌、面,故面色苍白、舌淡或枯白;血液亡失,心脏、清窍失养,则见心悸、头晕、眼花等症,脉微或芤。血脱常伴随气脱、亡阳。
【辨证要点】有血液严重损失的病史,面色苍白、脉微或芤等症状共见。
【治法】应遵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则,宜急予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补气生血,或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或四逆汤(《伤寒论》)回阳救逆,俟血止阳回再审因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