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证与代谢组学

(六)肾病证与代谢组学

董飞侠等发现慢性肾病Ⅲ期患者肾阳虚和非肾阳虚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慢性肾病Ⅲ期差异性物质的关键代谢成分分别是丙氨酸、氨基丙二酸二乙酯、脯氨酸、柠檬酸、马尿酸和组胺等物质,认为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代谢途径,能够很好地区分阳虚与非阳虚的差异性。

郑海生等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联用及模式识别为主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的代谢模式,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非肾阳虚证患者和正常人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以GC-MS为技术特点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能将三者区分。

任荣政等利用GC-MS技术分别检测脾肾阴虚蕴毒型和脾肾阳虚蕴毒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结果发现两组患者血清中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软脂酸、十六碳烯酸、亚油酸、十七(烷)酸、油酸、十九(烷)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三烯酸、附子脂酸、二十(烷)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18种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差异明显,据此构建的MDS中医证型判别方程在自身判别和交互判别中的总体准确率均达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