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证与心功能的关系

(一)心病证与心功能的关系

心功能评价指标包括了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等。一般而言,心病证发生时,这些指标都会发生影响。各研究显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发展,心功能损害加重。

赵淑杰等将47例心阳气虚损的患者分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三组,研究心阳虚辨证规律与心功能的相关性。通过心脏彩超检测观察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发现:心阳虚患者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与正常人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从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脱证,心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与正常人相比,无论心气虚还是心阳虚,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等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其减弱程度与心阳虚的三个阶段呈正相关。

丁立辉将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气虚四组,对患者进行心功能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发现:气滞血瘀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三组;四种证型中,气滞血瘀型的心功能最好,心气虚型次之,再次为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的心功能最差。这说明中医证型反映的是冠心病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病理变化,随着病程的推进,冠心病的证型也会从最初的血瘀证逐渐演变为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越来越差,病情也越来越严重。赵金龙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发现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加重程度逐级递减。

刘敬标等对97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心脏彩超相关结果,计算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按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CI呈递减趋势、而LVMI呈递增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