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现象,忽略本质

(二)只见现象,忽略本质

由于病变部位及病情发展的阶段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而这些症状在其他病证中也同样存在,这样必然给正确的诊断带来困难。如阳明腑实证见有脉沉迟,与实寒证难以区别;心火移热小肠可见小便短赤涩痛,与下焦湿热有相似之处等。如果医生没有进一步收集所需资料,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而急于诊断则难免误诊。此外,某些疾病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与病变本质相反的证候表现,对这些表现的判断、取舍是辨证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误诊现象。其实,假象也是一种现象,它是本质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表现,是指与疾病表现的常规认识不相符合的一些症状或体征,这些症状、体征即所谓“假象”,它们并不构成一个证,只是以相反的面目来混淆其内在的证候本质。临床上“真与假”比较多的是表现在“虚实真假”与“寒热真假”两方面,即所谓真热假寒证之“热深者厥亦深”,或真寒假热证之“虚阳浮越”,以及“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等。此时,医生若没有核实所收集的病情资料,全面分析病机,辨明主次,排除假象,必然无法抓住疾病的本质而发生误诊。

除了辨证之外,中医辨病对于诊断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引起重视。尽管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疾病(或病名)诊断错误也是中医误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治疗是临床的重要环节,是诊断的目的所在。正确的诊断是良好疗效的前提,错误的诊断常导致误治。但是,从误诊学的角度看,治疗不仅仅是诊断的结果,而且不恰当的治疗也常常会掩盖疾病的症状,或改变疾病的典型表现,或并发新的疾病,可见临床误诊误治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