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湿淫证

四、湿淫证

湿淫证指感受外界湿邪,阻遏人体气机与清阳,以头身困重、肢体倦怠、关节酸痛重着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倦怠嗜睡,或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重着,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大便稀溏,或兼见黏液、脓血,小便滞涩不畅,或小便混浊;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或浮肿,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伤湿者多伴恶寒发热,汗出热不解的现象。

【证的成因】多因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冒受雾露、居住湿地等感受外界湿邪所致。

【证候分析】湿为长夏主气,一年中长夏湿气最盛。湿为阴邪,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着趋下的致病特点。湿邪袭表,卫气失和,则见恶寒发热;湿性黏滞,发热不能一汗而解,故常伴有发热汗出而热不解的表现;湿邪阻滞经络、肌肉、关节,经气不利,则见头重身困,四肢关节、肌肉酸痛重着,位置固定不移等症;脾喜燥恶湿,湿困脾胃,气机不畅,则见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大便稀溏,或兼见黏液、脓血;湿浊下注,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滞涩不畅或混浊;带脉失约,则妇女可见带下量多;湿邪浸淫肌肤,则见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湿邪阻滞气机,困遏清阳,则将面色晦垢,倦怠嗜睡;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为感受湿邪之征。

此外,湿邪还可与风、暑、水、痰、毒等邪气合并为病,形成不同的病性相兼证,如风湿证、暑湿证、水湿证、痰湿证、湿毒证等,各自可有不同的证候表现。

【辨证要点】以身体困重、酸楚、痞闷、腻浊、脉濡缓等为辨证要点。

【治法】表湿宜解表祛湿,主方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湿痹以利湿为主,佐以祛风散寒,主方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鉴别诊断】湿淫证与内湿证鉴别。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临床以湿滞肌表、关节为主要表现;内湿则湿从中生,多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生湿”,病位偏于内脏,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溏等为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