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瘟疫辨证
瘟疫证,是在特定时期,因感受天地疫疠之气而引发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症状相似,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病证。《说文解字》云:“疠者,恶疾也;疫者,民皆疾也,从广役省声。”气候异常,寒温失和是引发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疫疠病候》:“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皆有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
所谓疫疠之气,《素问·刺法论》认为“疫之与疠,不过上下刚柔之异”,并从天干地支、运气变化推演入手,认为天运失序则可化疫,地运不和则可变疠,并进一步用五行归属分类,称为五疫。“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天地迭移,三年化疫”;“刚柔失守,时序不令……如此三年,变大疫也”;“即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吴又可认为,瘟疫发病是感受了天地间一种有异于六淫之气的“杂气”,感受不同的“杂气”可引发不同的瘟疫病证,致病较为复杂多样。《温疫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所谓杂气,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其气从地而起,有是气则有是病。”“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
疫疠之气,一经感染发病,则症状表现大多相似。吴又可《温疫论》:“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疫疠病候》:“民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伤寒指掌》:“长幼传染,众人一般,此疫气流行。”
疫疠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迅速传播流行,病情较为严重且复杂多变,易致人死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厉大至,民善暴死。”《温疫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虽然疫疠病证有病情凶险,对机体损伤严重的特点,但也可以服药预防。正如《诸病源候论·伤寒病诸候·伤寒令不相染易候》中所说:“人感其乖戾之气而发病者,此则多相染易,故须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