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占有资料

三、全面占有资料

临床思维来自医生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就是我们在诊断疾病时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这些资料越丰富、越全面,越有思考问题的余地,越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概念和结论。在诊断具体疾病时,全面系统地掌握病史及症状体征变化过程中的真实资料,是取得正确结论的基础,相反,仅依靠零碎的、片面的资料或者以偏概全,必将导致错误的诊断结论。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具有典型性,有经验的医生常常只要抓住一些典型的特征就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注重疾病的典型性与强调全面地掌握病史资料是不矛盾的。同样一种疾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可能表现得典型,而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在早期可能表现得典型,在晚期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或本来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也许因为在病程中应用了某些药物而使其变得不典型。在诊断过程中,既要注意疾病的典型性,也不能忽略对疾病的全面分析,否则就容易发生误诊。因此,进行临床思维时必须全面地占有资料,这是使思维沿着正确方向延伸并获得正确诊断的基础。

望闻问切,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虽然都是很平常的工作,但是要真正做好,并不简单。有经验的医生可能询问病史既简单又系统,能够抓住与疾病有关的重要问题,迅速获得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很快就能获得正确的诊断;而缺乏经验的医生,也许未能及时发现有诊断价值的线索,辨病和辨证缺乏依据,由于缺乏针对性,仍然使诊断难以确立。所以,临床上不仅要四诊合参,也需要认真思考。

在通常情况下,临床资料的收集并不十分困难。但是,要全面采集病史资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它涉及与疾病有关的所有资料,如疾病的原因、诱因、表现特点、症状体征、发病和治疗过程及对药物的反应等。这些资料的取得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有时这个过程还要反复进行,才能得到疾病的真实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病史遗漏、资料不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医生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