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苓散

(三)五苓散

【相关条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功效】通阳化气利水,兼解表。主治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导致膀胱、三焦气化失常而水饮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心烦口渴,以及由于水气上逆,胃失和降而水入则吐之“水逆证”。

【适应证】小便不利,伴见口渴欲饮、头痛身热、口燥、心烦、消渴、水入则吐,脉浮或浮数。

【现代应用】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头痛、荨麻疹、自汗盗汗、猝发性耳聋、青光眼等;妊娠高血压、卵巢囊肿;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腹泻等疾病出现蓄水证病理表现者。

【现代药理研究】五苓散对尿液的排泄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五苓散对脱水状态的机体呈现抗利尿作用,而对水肿状态的机体显示利尿作用。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反证了五苓散与水蓄这一基本病理改变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