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月经

(一)问月经

月经,是指健康且性发育成熟女子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胞宫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一般每月1次,周期28天左右,故称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经水、经候等。月经行经天数为3~5天,经量中等(一般50~100mL),经色正红或稍暗无块,质地不稀不稠,不夹血块。健康女子一般14岁(现在有明显提前)左右月经开始来潮,称为初潮。到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月经不来潮。

由于月经的形成与肾、肝、脾、胞宫、冲任二脉及气血等关系密切,妇女发生疾病时常可影响月经,而出现异常改变,所以询问月经的有关情况可以判断机体的脏腑功能的状况及气血的盛衰,亦可推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

问月经主要询问月经的周期,行经的天数,月经的色、质、量,以及有无闭经或行经腹痛等情况。必要时可询问末次月经日期,以及初潮或绝经年龄。

1.周期异常 指每两次月经相隔的时间出现异常变化。周期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不定期。

(1)月经先期: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出现月经提前7天以上来潮的症状。先期者多因血热妄行或气虚不摄而致。

月经先期,经色深红,质稠量多,为血热,多因素体阳盛,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火,热扰于血,或肾阴亏损,阴血不足,虚热内生所致。月经先期,经色淡红,质稀量多,气短,乏力,为气虚不摄,多因脾气亏虚、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所致。

(2)月经后期: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出现月经来潮延后超过7天以上的症状。后期者多因血虚、血瘀而致。

月经后期,经色淡红,质稀,唇淡面白,为血虚,多因营血亏损、肾精不足,或因阳气虚衰,无以化血,使血海不能按时蓄溢所致。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有瘀血块等,为血瘀,亦可因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畅所致。

(3)月经先后不定期:是指连续3个以上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达7天以上的症状,亦称经期错乱,多因肝气郁滞,气机逆乱,或脾肾虚损,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所致。

经行无定期,经色紫红,有血块,兼见乳房胀痛,为气郁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所致。《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经行无定期,经色淡红,质稀,腰酸乏力,为脾肾虚衰,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所致。

2.经量异常 经量是指经期排出的血量。经量一般为50~100mL,因个体素质、年龄等不同可略有差异。经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

(1)月经过多:指月经血量较以往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的症状。其多因血热内扰,迫血妄行;或因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或因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所致。

月经过多,伴有月经先期,经色深红,身热或五心烦热,为血热;经色淡红,质稀量多,气短乏力,为气虚不摄。月经过多,伴有月经后期,经色紫暗,有血块,为血瘀。

(2)崩漏:指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症状。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势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崩与漏虽然在病势上有缓急之分,但发病机制基本相同,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崩与漏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故统称崩漏。其原因主要是气虚、血热、血瘀。

经血不止,经色深红,质稠,其势急骤者,多为血热妄行,损伤冲任所致。经血不止,经色淡红,质稀,其势缓和者,多为气虚冲任不固,血失摄纳所致。经行非时而下,时来时止,或时闭时崩,或久漏不止,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多为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循经所致。

(3)月经过少:指月经血量较以往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而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的症状。其多因营血不足,或肾气亏虚,精血不足,血海不盈;或因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4)闭经:指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未受孕或不在哺乳期内,停经达6个月以上的症状,又称经闭。

闭经可由多种原因形成,如《冯氏锦囊秘录》说:“妇人经闭不行者,有因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以致经水断绝者。或因劳心过度,心火上行,不得下通胞脉,是以月事不来者。或因中消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生,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经绝者。有因冷客胞门,血寒凝泣而不下者。有因躯肥脂满,痰多占住血海地位,闭塞不行者。有因或夹寒或夹热,而污血凝滞不行者。有因食与湿痰,填塞太阴,经闭作痛者。”其病因虽多,但总不外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血海空虚;或因痨虫侵及胞宫,或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湿阻滞胞脉,冲任不通。

闭经,急躁易怒,太息,胸胁小腹胀,多为肝气郁结。经闭,面色暗黑,小腹胀痛拒按,舌紫暗或瘀斑,多为血瘀。经闭,体胖面浮,胸闷腹胀,纳少痰多,气短乏力,多为湿盛痰阻。经闭,潮热,盗汗,皮肤干燥,形体消瘦,多为阴虚。

闭经应注意与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等生理性闭经,或青春期、更年期,因情绪、环境改变而致的一时性闭经及暗经等加以区别。

3.经色经质异常 指月经的颜色与质地发生异常改变的症状。经色淡红质稀,多为血少不荣;经色深红质稠,多为血热内炽;经色暗红或紫,夹有血块,多为血瘀。

4.痛经 指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且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的症状,亦称行经腹痛。临床多根据疼痛的性质及时间进行辨证。《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多属气滞血瘀。月经后期或行经后小腹隐痛、空痛,多属气血两虚,或肾精不足,胞脉失养所致。小腹灼痛拒按,平素带下黄稠臭秽,多属湿热蕴结。小腹冷痛,遇暖则减者,多属寒凝或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