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形体的原理和意义
1.望形体的原理
(1)人体形体结构与五体密切相关:形体由皮、肉、脉、筋、骨构成,中医称为“五体”。《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说明皮、肉、脉、筋、骨是由肾精逐渐形成的,构成了人体重要的部分。五体对于人体的形态特征有直接关系,比如肉盛骨短者(形)体肥胖,肉削骨长者形体消瘦。骨骼粗大、肌肉丰满者多壮实,骨骼细小、肌肉瘦削者多虚弱。
(2)人体活动与五体密切相关:人体的活动依赖于皮、肉、脉、筋、骨的协同作用实现。如《类经》说“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罢极”,《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提示人体活动依赖于筋的舒缩灵活。《灵枢·天年》说“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提示肌肉坚固是活动有力的前提,而骨髓充足是活动有力的重要条件。正如《灵枢·海论》所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
《素问·五脏生成》说:“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脉的充盈,是活动有力的物质保障。
(3)人体脏腑功能与五体密切相关:五体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肺合皮毛,脾合肌肉,心合脉,肝合筋,肾合骨。五体依赖五脏精气的充养,五脏精气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又可通过五体反映于外。脏腑功能正常,精气充足,五体得以荣养,表现为皮肤润泽,肌肉丰满,筋骨运动灵活有力,血脉通畅完整。脏腑功能不足,精气亏虚,五体失于荣养,表现为皮肤干枯少华,肌肉瘦削,筋骨运动不灵,脉道不畅。因此,中医学通过观察形体的状况,以外察内,测知脏腑的功能状态。
2.望形体的意义
(1)形体反映疾病情况:病邪侵犯人体,往往随着皮、肉、脉、筋、骨的顺序由外而内逐渐加重。《难经·十四难》说:“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提示外邪侵犯五体、疾病由轻到重的病理过程。因为五脏与五体相应,为治疗五体的疾病提供了思路。比如,治疗皮肤的疾病从肺脏入手,如自汗、恶风,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肌肉乏力从健脾益气入手,用人参健脾丸健运脾胃、补气养血。
(2)形体影响疾病的易感性:不同的形体反映不同的脏腑结构,不同的脏腑结构决定了脏腑的功能特点不同,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就不同。患病后疾病的发展趋势也不同。比如,形体消瘦,内脏也瘦弱,体内阴血不足,虚热内生,对肺痨等病邪的易感性较强,患病后易于耗伤阴精,朝着肺肾阴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