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逆证
2025年08月10日
(六)气逆证
气逆证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以咳喘,或呕恶,或头痛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咳嗽,喘促;或呃逆,嗳气,恶心,呕吐;或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呕血;或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证的成因】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气机阻滞程度更甚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气机当降不降反上升,或升发太过。其常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痰饮或瘀血内阻、寒热刺激、情志过激等所致。
【证候分析】本证以升发太过、气逆于上为病理特点,临床常见肺、胃、肝之气上逆。肺主宣降,若肺气失于肃降而上逆则咳嗽、喘促。胃气主降,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则出现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诸症。肝主疏泄,其气主升,若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气血上冲,阻闭清窍,故轻则头痛、眩晕,重则昏厥;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络破血溢,则见呕血、咯血等。肝气循经上冲则气从少腹上逆胸咽。
一般来说,气逆证多指实证,但也有因虚而气上逆者,如肺气虚而肃降无力,或肾气虚失于摄纳,都可导致肺气上逆,表现为动则喘促、气短;肾不纳气,若兼有痰浊阻肺者,则可形成下虚上实之候。胃气虚或胃阴虚,胃和降失职,亦能致胃气上逆,此皆因虚而致气上逆。
此外,气逆只是一种病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证名,临床应注意辨别病因,再结合病位、病性等而构成完整的辨证诊断,如胃寒气逆证、胃火气逆证、肝火气逆证等。
【辨证要点】以相应脏腑气机上逆的表现为辨证要点,多见咳喘,或呕恶,或头痛、眩晕等症状。
【治法】应针对病因及病位治疗,或宣肺化痰、降气定喘,或和胃降逆,或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或补肾纳气。主方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四磨汤(《济生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