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状态表征参数的分类
状态表征参数的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我们需要对参数进行适当的分类,以便能够合理地构建与应用健康状态表征参数体系。常见的参数分类方法有按参数的类别划分、按参数的性质划分和按参数的特征划分。
1.按参数的类别划分
(1)宏观参数:指与健康状态相关的天时、气候、地理环境、季节、节气等参数。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方傍海而居之人易得痈疡,南方阳热潮湿之地易生挛痹”;又如,湿为长夏的主气,因此长夏季节患病多夹有湿邪。这些都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宏观参数主要包括“天、地、时”三个部分的参数,具体地说,“天”主要包括运气特点、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太阳黑子等)、气候特点、天气现象、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能见度、日照等)、空气质量、大气污染、自然灾害等;“地”主要包括地域地形、海拔、植被、土壤、水源、环境污染等;“时”主要包括季节、节气、日期、昼夜、时辰、时差等。
(2)中观参数:指与健康状态相关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表征参数。人体的症状、体征、心理活动等直接反映了个体人的健康状态,而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些人体自身直接表现或密切接触的表征就成为辨识健康状态的重要参数。例如,长期焦虑抑郁的患者,就容易肝气郁滞而导致各种病证。中观参数主要包括“生、心、社”三个部分的参数。具体地说,“生”主要包括中医传统四诊采集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各种量表(包括普适性量表和特异性量表),如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WHOQOL-100简表(WHOQOL-BREF)、中医体质量表等;“心”主要包括各种心理测评量表,包含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量表,如艾森克人格问卷、康奈尔医学指数、心理适应性量表等;“社”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力等。
(3)微观参数:指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采集的参数,包括理化指标、病理检查等以及部分中医可以量化的信息,如脉诊仪、舌诊仪等采集的信息。微观参数主要包括“理、化、病”三个部分的参数,具体地说,“理”是指采用物理检查的方法采集的参数,主要包括B超、X线、CT、磁共振成像、内镜检查等影像资料,以及心电图、舌诊仪、脉诊仪、闻诊仪等采集的参数;“化”是指采用化学检测的方法采集的参数,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痰液检查、尿常规、粪便常规等人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检测指标,以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病”主要指病理检查报告。微观参数是人体健康状态在体内的反映,可以延伸中医传统四诊的范围,弥补状态辨识依据的不足。例如,患者血脂高,对痰湿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当然应用微观参数进行状态辨识应注重中医思维,赋予微观参数中医学含义,建立中医特色的微观参数体系。
因此,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结合其他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元素,建立系统集成与还原分析相连接的“三观并用”健康状态表征参数体系,将宏观的自然因素,中观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因素与微观的理化指标、病理变化等客观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健康状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健康认识方法体系,更有利于实现对健康状态的全面、准确、规范地辨识、调控以及对疾病的预防和干预,符合新世纪人类对健康的要求。
2.按参数的性质划分
(1)阳性参数:指可以为健康状态辨识提供依据的参数。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中,阳性参数是诊断病证的主要依据,在循证医学中被看作证据,是健康状态辨识中的一类重要参数。在中医诊断过程中,一些症状与体征常是某些病证诊断的阳性参数,同时症的轻重还可判断病变的程度。例如,心悸是心病的常见症状,对于诊断病位在心是个重要的阳性参数,而心悸按照病情轻重分为惊悸和怔忡,其中怔忡是心悸较重的表现,常提示心病的病变程度更重。现代医学中,一些异常的理化指标和病理检查又常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阳性参数。例如,在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降低常作为贫血的主要诊断指标;血脂检查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常作为诊断高脂血症的重要阳性参数。
(2)阴性参数:指可以为否定某些健康状态提供依据的参数。这部分参数大多为正常状态参数,因而在诊断过程中容易被忽略。例如,“女性,28岁”,这是患者的一般情况,并不是一个症状,不能凭借它诊断为某种病或证,但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可推断出该参数对于否定肾虚具有一定的意义。又如《伤寒论》:“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此处一连用了三个阴性症状,其中“不呕”“不渴”“无表证”分别指代非少阳、阳明、太阳病变,从而为本病进一步判明在三阴(少阴)提供了重要依据。
(3)隐性参数:指对机体的健康状态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其是否对机体产生影响则需要在机体出现相应表现时方能做出判断的参数。如气候、居住条件、饮食习惯等,可能长期作用于人体而对健康状态产生影响,但是在疾病发作之前这些因素是否对人体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可能难以被准确描述。如久居湿地,可能产生湿证,但是在患者出现关节沉重、酸痛等湿证的表现之前,湿的因素常被忽略,它是湿证的隐性参数;而当患者出现湿证的症状之后,“久居湿地”就成为湿证的阳性参数。这就体现了中医诊断中“因发知受”这一基本原理,即根据发病症状而推知所感受的病邪。
3.按参数的特征划分
(1)定量参数:指性质、特征或程度可以用数量加以描述、分析、比较的参数,它体现了状态的客观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例如,环境温度、湿度、海拔高度、血压、脉率、呼吸频率、体温、血细胞计数、生化分析结果等都属于定量参数。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可以反映人体所处环境的特征,是导致某些疾病的外在条件,因此也属于状态参数的范围。还有一些参数虽然其自身不包含数量特征,但是可以通过数量的描述来反映其严重程度。例如,疼痛程度的分级就是对主观症状的数量化描述。中医学中也有一些定量参数,如缓脉为“一息四至,来去缓怠”,这里的“一息四至”就是一种定量参数;再如描述患者身重程度的“首如裹,腰如缠,身重如带五千钱”,“五千钱”就是一种定量参数。
(2)定性参数:指能够反映状态的性质,但不能用数量来表达的参数。定性参数一般用“有无”“是怎样”来进行描述。例如,“有汗”与“无汗”是“有无”的描述;而“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就是“是怎样”的描述。定性参数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定量或半定量参数。例如,望色时对“光泽”的表述,一般描述为“有光泽”或“无光泽”,是定性参数。如果通过量表对光泽的程度进行分级,那么它就转化为半定量参数。定性参数还可以适当结合定量参数或加上一些描述程度的定语,如“稍、偏、略、微”等,以描述其程度,例如舌偏红、苔稍厚等。中医传统四诊方法采集的参数大部分是定性参数,如何客观、准确地采集和描述这类参数,成为健康状态辨识的一个关键。
(3)定量与定性结合参数:指有些参数包含了定量和定性参数的特点,其某些部分可以进行定量表述,某些部分只能进行定性表述,如X线、B超、CT、内镜检查等影像资料,以及心电图、脉诊仪、病理检查报告等。例如,某胸片报告描述为“右肺中叶见2.5cm×1.5cm大小模糊阴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其中“2.5cm×1.5cm”是定量表述,“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则是定性描述。另外,有些参数既可以是定性参数,也可以是定量参数。例如,“尿蛋白阳性”是定性参数,“尿蛋白0.6g/L”是定量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