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轻、中、重对症状进行量化分级

(一)采用轻、中、重对症状进行量化分级

目前,研究者一般将中医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如轻、中、重分别赋值1、2、3分或2、4、6分等),其划分的依据常常是症状的性质特征、出现频率、出现情境、持续时间、伴随的其他症状、对药物的依赖程度、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等项目中的一项或多项。如粱茂新等根据记忆力的下降特征是远记忆力还是近记忆力,将“健忘”一症的严重程度划分如下:近事记忆力和远事记忆力均明显减退为3分(重);近事记忆力减退,远事记忆力略减为2分(中);近事记忆力减退为1分(轻)等。又如徐迪华等在《中医量化诊断》中,列出内、妇、儿常见四诊信息393个,分轻、中、重三级,附注栏内酌情提出定位、动态、性状描述的要求,对四诊信息模拟定量(级)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其量级分档采用计数标准、比拟标准、病情标准三法,每档信息至少含有二重或三重标准。每一信息除轻中重的量级外,另选用医生惯用的术语作为描述量级的小标题。如其厚苔的程度划分如下:①微厚:苔厚如纱布,厚约1mm,被苔处舌质舌蕾隐约可见。②苔厚:苔厚如棉布,厚约2mm,被苔处舌质舌蕾隐约不清。③甚厚:苔厚如镍币,厚约3mm,被苔处舌质舌蕾完全受蔽等。国外对于症状严重度多用100mm刻度法,研究者告诉患者症状严重度由左至右逐渐加重,范围为100mm,患者可根据自己治疗前后的体会在适当的点上选择。